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 ACW 立场无关。
近期,车企起诉媒体散布网络谣言、侵犯名誉权的事件,发生不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因后果、是非对错,自有法律判决。
背后更值得玩味的状况是,同行们发现这些年来,汽车媒体的胆子明显越来越大,喜欢十分清楚地批评车企,全没了曾经轻易不发负面的一团和气。
就是这个原因,不少车企相继开通 "XX 法务部 " 微博账号,发布的内容几乎全是针对各类负面信息的法律诉讼维权。
媒体环境是怎样变成今天这样的呢?有同行解读为:过去媒体赚钱靠车企投放,现在媒体赚钱有平台流量分成,不靠车企投放也能活得很好。
个人而言,对这个观点部分认同、部分不认同。比如流量部分,我是认同的。当下流行的信息类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以下简称 " 抖快小 ")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形态。
再者,抖快小平台从一开始就是根据数据推送,拉低了流量门槛。相比更上一代的双微,普通用户获得流量的机会更大,内容爆红的几率更高,吸引且勾引了更多普通用户去 " 成为自媒体 "。
抖快小让很多普通用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流量怪兽。但因此说负面信息就全是因流量而起,似乎又略显粗糙。
刚起步的小 V 的确是把流量当做首要目标。再加上 ta 们曾经都是普通用户,没有媒体工作经验,不清楚媒体的潜规则(同业投放),也缺乏媒体素养(检验信息可靠性),因此 ta 们更愿意去发布负面信息,也因此会发布一些错误的,乃至是存在误导性的负面信息。
但是当 ta 们的体量足够大的时候,这些因素就不成立了。当 ta 们开始接到广告投放,自然就明白了已经不能再想批评就批评,不然会丢掉客户的潜规则。更严肃的原因是,抖快小这类平台的流量分成其实不够吃——想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需要团队,想要多接单多赚钱更需要团队——那点流量分成都不够运营,财务自由更是痴心妄想。
比如,我们回过头看一下蔚来法务部今年 5 月份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条微博:
关键内容如下—— " 网络上出现一批有组织、大规模地针对蔚来和蔚来用户的恶意攻击稿件和视频,以及大量内容一致、主题雷同的负面水军评论。"这就不仅仅是流量怪兽的事了,分明是在说:有黑公关。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两年的汽车行业的确多了很多负面信息,但是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新造车的。唔,事情开始有趣起来了。
可以从阵营对立来讲这件事。新造车从出现的一刻起,它们和传统车企就是相互攻击的,传统车企说分分钟秒了新造车,新造车说传统车企落后腐朽。连带着,支持不同阵营的媒体就成了被利用的对象,支持传统车企的媒体盯着新造车的毛病,支持新造车的媒体盯着传统车企的顽疾。
可以从竞争环境来讲这件事。新造车刚起步时,全网都是负面信息,有人批评做工不行、有人批评商业模式胡扯、有人批评今年就破产……后来新造车有了公关经验、有了投放费用,自来黑被转化,负面信息自然就需要点 " 激励措施 " 来使使劲。
说来说去,负面信息越来越多,到底该怪谁?关于这一点,要明确讨伐目标。负面信息没什么可怪的,企业存在问题就应该被批评,负面信息就应该存在。真正有问题的是那些歪曲事实的、挑拨情绪讲歪理的、套着 " 负面信息 " 外壳的黑公关才对。
这又能怪谁呢,车企自己难辞其咎,新闻学那句名言说得好—— "Follow the money"。
来自讲述 " 水门事件 " 的电影《总统班底》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汽车媒体没有操守混淆是非。之前呢,我们看到的则是汽车媒体甚至根本都不像媒体,要不然是创作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人愿意看,要不然是像个广告人一样,车企让写什么就写什么。那么多年以来,汽车媒体的东西要不然是给车迷和消费者看的——全是数据;要不然是给领导看的——真金白银的投放哦。
结果是,汽车媒体都没有创作能力了,是后来双微发展起来,才激发了一些汽车媒体人的创作欲望,才引发了一些优质内容的诞生。但是媒体环境的变化是有限的,并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规则:汽车媒体的钱,全是靠车企得来的。
汽车媒体要靠车企赚钱,就要为车企解决问题。车企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无非就是那些,让自己卖得更好,让对手卖得更不好,能做到其中一样,汽车媒体就有钱赚。
自然会有没操守的汽车媒体做黑公关。更讽刺的是,多少企业糟糕行为被曝光,背后的原因都不是新闻行业的运作规律,更不是什么新闻操守,而是来自竞争对手的黑公关经费。
今天的黑公关变多了,负面信息变多了,前者我们讨厌,后者我们喜欢。可我们的态度决定不了什么,这个阶段总会过去,大佬们隔三差五就有饭局,竞争总会迎来心平气和的那天。到那时,我们会看到一切回归原样。
那时我们还会怀念今天。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