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金融时报》记者看到,化隆智慧拉面大数据平台上展示着从化隆县走出去的拉面经营者的从业户数和人数、营业额、物料库存信息和物流信息等情况,“这些信息都能做到及时更新。”电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来源于多方面,有行业统计、政府驻外“拉面办”的信息更新,也融合了银行机构提供的支付结算数据及其在多年服务拉面产业发展过程中累计下来的信息。
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但目前全国仍有超过10万的化隆籍“拉面人”。能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将拉面经济推动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其中的政银协同不仅体现在信息共享层面。从“拉面人”带着一张证明叩开外地市场的大门,到设立驻外“拉面办”落实异地帮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再到如今推动青海拉面的品牌化和连锁化,当地政府和产业除了是在外经营者的后盾之外,为服务化隆拉面的银行机构拓展了新市场,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依托产业特征和发展方向,银行机构也在持续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一纸证明的力量
(资料图片)
记者来到伊兴夏味拉面店时,拉面店老板同时也是公义村党支部书记的谭海买刚忙过午餐时段。
“2017年,我被选为化隆公义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干好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我毅然回到家乡,开了这家拉面馆,通过邻帮邻、亲帮亲的方式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发展。”在那之前,他在外地已做了十多年的拉面店生意。谭海买告诉记者,“最初大家手里面都没多少钱,像我是在离开化隆之前从农商银行贷到7000元,又凑了点钱和7、8个人合伙开了一家拉面店轮流经营。之后逐渐有了积蓄,合伙人越来越少,再加上信贷支持越来越充足,后来就各自开店经营了。”
谭海买的经历很具有典型性,多数外出经营拉面店的化隆人都有过这个过程。但谭海买还算不上当地第一批“拉面人”。“20世纪80年代初,化隆人韩录到福建厦门开了一间拉面馆,他也成为‘青海拉面第一人’。”前述电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质状况影响,化隆县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有了韩录创业成功的经历,更多人开始尝试走出化隆务工或创业。
而像谭海买一样2000年后的外出创业者享受到了当地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据了解,化隆县在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彼时贫困人口量大面广。在这种情况下,化隆县委、县政府看准了城镇化和餐饮消费快速发展的契机,为引导化隆农民走出去,时任县长起草印发了一份证明材料,上面有对化隆县当时经济情况的介绍,后面加盖了包括县人民政府、公安局、就业服务局、民政局、林业局等在内的8个公章。谭海买告诉记者,这成为了化隆“拉面人”叩开外地市场的“敲门砖”,也在当时给予他们走出去的勇气,成为青海拉面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县委、县政府明确推进‘拉面经济’产业的2006年,我们银行也正式推出了‘拉面经济’贷款。最开始单笔贷款额度在万元左右,之后我们不断积累相应的服务经验和能力,同时以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助推创业者持续经营和‘拉面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化隆农商银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谈重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统计,多年来,该行已累计带动全辖近16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创办拉面店2.4万家;截至2023年2月末,该行“拉面经济”贷款共5374笔,金额56869.75万元,占本行贷款总额的27.28%。
标准化带来金融服务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人走出化隆立志于成为拉面店经营者,更多层面的帮扶开始了。
一位来化隆农商银行拉面产业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从业者表示,化隆“拉面人”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互助合作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投亲奔友,到全国各地开设拉面馆。“这种模式在实现快速发展和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后续创业者的入行门槛,弥补了从业者文化程度有限、融入城市能力有限、创业资金有限的短板。”青海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此评价说。依托于此,化隆县政府在全国47个城市设立了“拉面办”,除了在调解矛盾纠纷和解决异地经营者实际问题时发挥政府作用外,还将上述互助模式固定下来并进行了规范,“想到外地创业的都可以跟‘拉面办’联系,由他们安排创业者先到经营时间较长的拉面店作学徒,培训合格后,‘拉面办’会为其出示证明——这在创业者办理营业许可、餐饮卫生许可和申请贷款时都有一定帮助。”
“从我们行的角度,一方面,‘拉面办’在进行培训的同时其实已经帮我们筛选了一批创业者,他们的基础情况有一定保障;再加上创业者与‘拉面办’之间完善的沟通渠道,我们在服务各阶段都可以与其进行信息共享和合作。另一方面,由经营时间较长的拉面馆进行培训,其实也是一个适度推进行业标准化的操作,因为成熟的快餐店在原材料采购、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已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相对集中培训后,能让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化隆农商银行副行长韩辉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比如,通过我们长期观察和总结发现,一家夫妻店的固定投入回收大约需要15到18个月,所以创业初期我们向客户提供的贷款通常是两至三年期的;再比如,近年来我们发现面粉消耗快慢也是衡量一家拉面店投入产出情况的重要指标,再结合经营流水、水电费缴纳等情况,我们的业务人员可以远程对异地拉面店经营情况作出初步判断——这项工作我们至少一个月开展一次。这些都是一定程度标准化之后的结果。”
据韩辉介绍,在此基础上,化隆农商银行近年来把支持劳务输出和创业促就业工作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持续优化信用户评定流程,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贷款额度。具体而言,该行打造了化隆县首家拉面产业综合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制度流程再造、缩减信贷资料、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核时间、推行线上申贷等措施提高办贷效率,切实打造化隆县拉面产业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基地;根据不同“拉面人”的差异化需求,该行以结算的日均营业额为依据,划分信用等级,将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从10万元逐步提升到30万元,并依据客户黏性和信用状况等给予不同程度的利率优惠;为化解自身与异地经营者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该行在省联社指导下组织专业敏捷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各大重点城市对县域内拉面经济从业者进行上门服务,将更多服务、更匹配的贷款支持和金融消保知识一同送给化隆“拉面人”。截至目前,该行信贷人员的足迹已踏遍21座重点城市,累计上门发放拉面产业贷款近1亿元。
金融支持“拉面经济”能力再提升
除了拉面店经营的标准化,化隆县政府以产业融合推动着青海拉面的产业化、品牌化和连锁化。“通过逐步延伸和对接,如今化隆拉面产业已串联起面粉、牛羊肉、调料、餐具等物资的配送销售。每年拉面店需要的牛羊肉近30万吨,为青海畜牧产品打开了新销路。我们目前还在打造中央厨房,将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等各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工业化运营,以实现食品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同时进一步提升青海拉面品牌化建设。”
紧跟化隆拉面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化隆农商银行以拉面经济经营为中心,加大对拉面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力度,将上下游业务全部纳入金融服务范围。“根据主体信用情况、产业规模大小、日均收入流量和资金沉淀额等,我们在对外出创业农牧民提供信贷的同时,也向全国化隆拉面产业上下游食材供应商提供3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切实打造拉面产业链‘一条龙’金融服务。”韩辉表示。
据了解,为提供更精准、便捷的金融服务,化隆农商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的线上服务水平。除了推行线上申贷等举措外,在省联社的帮助支持下,该行探索研发了远程放贷系统,升级二维码、手机银行、云支付等业务,提升跨地区结算能力,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节省了省外拉面经营者的往返时间和资金成本。谭海买对其中的改变感受颇深,“之前我每年都要至少回来一次,到银行网点办理贷款年审、提额申请等一系列业务。如今我弟弟接了我在上海的拉面店,依靠送贷上门和越来越完善的线上服务,他如今申贷和用贷都简单多了。”“未来,我们对店铺经营情况的测算工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模型开展,服务效率将有进一步提升。”韩辉补充说,这是他们现阶段的攻坚重点。
在过去几年的疫情期间,85%的拉面店出现暂时停业,拉面店营业额较之前直线下降。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化隆县政府和化隆农商银行仍协力支持拉面产业复工复产。化隆农商银行及时筹备1亿元信贷资金,主动推出“拉面复工贷”产品,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短短50天时间为急需资金支持的“拉面人”发放“拉面复工贷”1.1亿元,占全县同业“复工复产贷”的97%。这样的担当和坚持让化隆人对外出创业仍保有信心,随着今年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和消费复苏,更多化隆人正在走出去。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