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为什么中小学生要检测血脂?为什么瘦子也可能高血脂?权威答复来了 天天快看
2023-04-15 08:16:56来源:百度新闻

3月25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下称“新版《指南》”)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资料图片)

血脂异常≠老年病,小学生也要测血脂

与旧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新版《指南》将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在以往的观念中,血脂异常属于“老年病”,与学生的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小学常规检测血脂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新版《指南》指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看看已不罕见的“小胖墩”,就会理解这一调整。

油炸食品、甜食、含糖饮料……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受不健康食品的影响更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远远高于成人。加之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而缺乏运动,也会影响儿童健康状况。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不健康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儿童血脂异常会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老年病”埋下病根。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养成,预防“老年病”应该从娃娃抓起。

高血脂≠肥胖,瘦人也可能会得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近3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它也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人即使看起来不胖,也可能会出现血脂异常。2022年4月,一名4岁的小朋友皮肤上出现黄色的斑块,家长以为是“皮肤病”,而厦门市第三医院的诊断结果为:黄色素瘤。这是一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皮肤表现,而且极大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厦门市第三医院”

血脂异常的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遗传性)血脂异常是指无明确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继发因素,如疾病、药物等,所致的血脂异常。原发性血脂异常大多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又称为遗传性或家族性高脂血症。这也是部分人群明明年轻、苗条却血脂异常的原因。专家表示,高血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饮食、年龄、运动、吸烟和其他疾病等,肥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40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筛查

泥沙多了,河道会堵。胆固醇高了,血管会堵。这类慢性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信号,潜伏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发作的后果却很严重。因此,血脂异常的检出主要依靠常规医疗服务和健康体检。新版《指南》给出了血脂筛查的频率和检测指标建议:

1.<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

2.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3. 在上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1次脂蛋白(a)的检测。

4.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增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检出率。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好营养”

高脂血症多与不合理膳食有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新版《指南》建议,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mg以下。

栏目主编:任翀

本文作者:白璐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标签:

相关新闻